最近的新聞,好多都圍繞在『重症無醫師』or『內外婦兒招不到醫師』等等,
新聞熱烈報導,標題寫著:醫師紛紛轉去做醫學美容或是皮膚科,因為比較賺錢...,
局內人看來,這種結語真是偏頗到不行。
重症為什麼無醫師?醫師為什麼不願意選擇內外婦兒科?
因為民眾漸漸對於醫療,予取予求。
以前常跟老公抱怨,覺得他不是一個很熱情的醫師,
他總是很保護自己,雖對病人很小心很細心,但就不是那種會溫暖攀談的路線。
漸漸看著他工作兩年,現在我才終於明白,他為什麼這麼謹慎,這麼仔細。
因為急診醫師是收不到感謝花籃或水果禮盒的,
可能收到的,是子彈。
老公的好同學最近面臨一樁無理的醫療糾紛,讓他對於醫療行業熱情頓減,萌生辭意。
這位好同學以前就走很熱血,很仔細的路線,雖然在護士看來很囉唆,很龜毛,但就病患角度來說,遇到這種路線的醫師,很幸運。
只是熱血在現今的醫療環境裡,似乎是行不通的。
因為民眾已經習慣把:小心我告你喔,這種威脅的話,當作講話的開場白。
這種威脅老公也遇過無數次,有一次很誇張,只是因為他沒幫病患開到咳嗽藥水,這位病人特地回醫院把他臭罵一頓,然後說要告他。
還有那種小病硬要掛急診,又抱怨急診等太久,然後衝到他前面,警告他看快一點,不然也要告他。
而這種還有力氣說要告醫師的,通常都不是什麼緊急的大病,急診原本就是檢傷分類,急症先看,
只是解釋再多,病人往往也不願意聽,依舊唸著:醫師你看很慢耶。偏偏到自己的時候,又要求醫師看久一點,看仔細一點。
這種情形每天都在發生,這就是現今的醫療環境,現今的就醫民眾。
以前工作的時候,很氣一些醫師規矩一大堆,
簽手術同意書一定要住院醫師跟護理人員陪同,陪醫師過去就算了,還要全程陪完,有時後走一趟下來,已經一小時過去。
那時心中牽掛著好多治療還沒做,那一床又按紅燈,所以總諸多抱怨,
現在看來,醫師這些規矩,其實都是應該且必須的。
這些規矩,可以預防很多糾紛,也避免造成一些模糊地帶的漏洞。
好像只有醫療工作,會遭受到無理的威脅。
因為我們不會跟老師說:你要教好喔,不然我告你。
不會跟公車司機說:你要開好不要車禍喔,不然我告你。
不會對機長說:你不要墜機喔,不然我告你。
不會對警察說:你要抓到小偷喔,不然我告你。
也許是因為以前醫師的地位很崇高,醫學知識也不這麼普及,所以只能乖乖聽醫師的話。
現在大家知識水準提高,覺得終於可以去推翻醫師,去挑戰醫師,去不尊重醫師,
所以整個醫療越來越扭曲,越來越多不信任,也越來越多控訴。
『過勞死』新聞頻傳,各相關單位開始重視勞工工作時數跟保障。
但是很可惜的,醫師跟護士並不適用勞基法。醫護的工時都很長,非局內人是很難理解會長到多誇張。
護理人員每個月欠的時數是100小時起跳(欠的時數=該休的假沒休),醫師更可憐,連什麼欠時數都沒有,
只要你掛上醫師的頭銜,工作就沒有所謂的時數不時數,即使在休假,發生狀況也是隨call隨到。
之前高鐵車長工時太長,導致太累打瞌睡,所以為了乘客安全開始嚴格控管工作時數,
但是醫師護士工時也很長,怎麼沒有人會提到:為了病患安全,所以請嚴格控管工作時數,請給他們合理的工時,必要的休假。
因為醫療業並不適用勞基法,所以法律上沒有保障,
如果大家火大去遊行抗議,那民眾一定會激憤的說:有沒有醫德啊?有沒有護理倫理啊?把病人放在哪裡......
因為醫療業總被扣上:要有醫德,要有倫理,所以只要醫療人員稍微替自己出聲,評論就是:沒有道德,不配當醫師或護士....。
這就是現在的醫療環境,也是現在的就醫水準。
我不可能去改變這一切,也不用去改變這一切,因為事實就是:良醫漸漸流失,留在線上的,漸漸失去熱血,最糟糕的就是,以後也許要引進外勞從醫了。
當談話節目在批評醫師都一窩蜂去做醫學美容,或是護士荒,
我邊看邊想call in進去: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,為什麼不能選擇好的工作環境,好的生活品質?
誰願意動不動就身陷官司陰霾啊,也許碰上一個官司,就賠上所有的積蓄耶!
身為醫師的家人,我不要他熱情,不要他親切,不要他多管閒事,
因為好醫師,再怎麼識病猶親,再怎麼熱血沸騰,只要一場醫療糾紛,所有的功,所有的好,一夕就會被推翻,被忘記。
脫下白袍後,他只是公婆的兒子,我的老公,小孩的爸爸,
所以我只要他,健康平安,好好的一起陪Kyle長大。
- Apr 24 Sun 2011 16:08
當我成為醫師的家人~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